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3月5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特变电工衡变公司总经理种衍民再次满怀信心地赶赴这场春天的盛会,与来自全国各地的2900多名人大代表一同建言献策、共商国是,共谋发展。
今年是种衍民第八次参加全国人大会,他的心情依然激动和兴奋。他坦言:“今年的两会,节俭而隆重,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内容精炼、实在、接地气,代表们对政府工作报告的认可度非常高。”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种衍民代表针对装备制造行业发展、中国企业走出去、推动技术创新提出了3个提案。这些提案实在中肯,受到了国家相关部委和媒体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
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水平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为有力地推动特高压输变电设备国产化工作,有效保护国内成熟的电力市场尤其是特高压市场,大幅提升我国在国际电工领域的影响力和话语权,确立我国在特高压输电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种衍民代表建议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国家能源局在我国重大装备国产化进程中,支持具备高端技术能力和设备研制能力的内资企业进入高端输变电领域,以确保国家电力安全和经济安全。
作为一名企业家代表,种衍民对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寄予厚望。他认为重大装备国产化是历史使命,任重道远,须长期不懈地努力,并通过持续自主创新,在技术创新上赶超国际先进水平,从而研制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化重大技术装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近年来,中国企业深入贯彻国家“走出去”战略方针,“两优”贷款作为我国对外援助的主要方式,在服务国家经济、政治外交等方面均起到了积极作用。尤其是中国经济逐步恢复并进入新常态后,“一带一路”重大战略的提出又给企业带来了更多的机遇。而就目前而言,我国“两优”贷款在贷款规模、利率、范围等方面都难以与企业“走出去”战略及援外国家的需求相适应。
针对这一情况,种衍民代表认为,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应当利用政策优势继续推进“走出去”战略的大力实施,更好的发挥“两优”贷款的作用,拟建议国家商务部、进出口银行等政策性金融机构能够增加“两优”贷款规模,适当降低“两优”贷款利率,扩大金融机构对“走出去”企业的扶持范围,加大对民营企业海外业务的支持力度;同时放宽提供“两优”贷款的金融性机构的准入,增加非政策性金融机构参与“两优”贷款运作。
“随着中国企业国际化的不断深入,政策适时地顺应市场需求进行调整,将给企业‘走出去’插上腾飞的翅膀。”种衍民补充道。
技术创新是国家工业化、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在科技持续创新的过程中,涌现出一批首台重大技术装备,填补了我国甚至是全球的技术空白,是提升我国科技创新国际地位、彰显国际竞争实力的重要标杆。
然而,我国首台国产化高端装备的创新和研制推广使用却依旧存在隐忧,研发投入大、研发时间长、回报周期长等特点尤为突出。为进一步激活企业创新体制,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府引导推动的创新体系,鼓励企业自动将研发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种衍民代表拟建议国家加大对首台重大技术装备研制的支持,完善“首台套”政策配套体系,鼓励国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的创新,以推动中国制业造强国梦的实现。
参加全国人大会议八年来,种衍民代表忠实履行职责,积极参政议政,传递行业声音,为国家电力行业的发展、社会民生等献计献策,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涉及输变电、新能源、新材料、煤碳、行业相关政策以及关系国际民生的各类提案和建议近50条,并积极推动有关问题的解决。种衍民代表所提的提案和建议得到了国家相关部委的高度重视和回复,有些提案和建议已经在国家相关领域得到了采纳和实施。